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the label Wireless

Wireless AP SSID Cloaking

Remember in Star Trek when the Enterprise was "cloaked" but somehow the Klingons found the ship anyway? Well there is a way to "cloak" your wireless network. Your SOHO wireless device should have a setting called "Closed Network" or "Broadcast SSID". By either enabling a closed network or disabling the broadcast SSID feature you can hide or cloak your network. The SSID (network name) is transmitted in the air by your device in a broadcast called a "Beacon". Also, many wireless cards client utilities transmit empty "Probe Requests" looking for your device. There is a very popular and freely available software program called Network Stumbler that is used by individuals to discover wireless networks. Network Stumbler also sends out blank Probe Requests looking for wireless access points. When you implement a closed network, the SSID is no longer in the BEACON and your wireless gateway will not respond to blank Probe Requests. Ef...

IEEE 802.11b 封包的種類

1. Beacon 封包 一般的無線 AP, 都會不斷的傳輸 Beacon 封包, Beacon 封包內會包含 SSID 訊息, 支援的傳輸速率, 此無線 AP 的 MAC 位址. 一般的 Beacon 封包速率是在 6~10 Beacon packets/sec. 為了安全性, 現在無線 AP 也提供了不包含 SSID 值的 Beacon 功能, 這種 SSID cloaking 的立意在於: 用戶端除非事先知道所使用 SSID, 否則無法使用這個無線 AP. 但是聰明的讀者一定想到了, 等到有用戶 要連接時, 就算有 WEP, 還是可以聽到所使用的 SSID :) (ref: dedicated sniffing) *另外也可以利用強波干擾 802.11b 的 2.4GHz 頻率(請參考 FCC 規範),當干擾強到無線 AP 或無線網卡需要重新 re-join, 此時就 可以主動聽到 SSID;這種方法造成的斷線情形,對用戶而言也可當 作是可能被探測的警訊 :) 2. Probe response 封包 當用戶端想要連上網路時,他會依據收到的 Beacon 封包,送出 probe response 封包,其中會包含: 所要加入網域的 SSID、所使用的傳輸 速率。 3. Data 封包 通常是封裝在 802.11b frames 中的 TCP/IP 封包 4. Ad hoc 封包 和 Data 封包相同, 但屬於網卡對網卡傳輸不需繞經無線 AP. BSSID: mac address of the BSS SSID: 辨示該 BSS 的 32 bytes 字串 DATA RATE: 包括 1Mbps 2Mbps 5.5Mbps 11Mbps HR/DSSS: High Rate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DSSS(直接序列展頻技術) vs OFDM(正交頻率多重分割)

直接序列展頻技術(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DSSS) 為一種連續擴頻調變方式,可以提供一種不用預先設定自動增益控制(ALC)及自動頻率控制(AFC),而能獲取同步信號的方法。其方式為將原來訊號「1」或「0」,利用10個以上的chips代表「1」或「0」位,使得原來較高功率、較窄的頻率變成具有較寬頻的低功率頻率。直接同步技術提供一種非常簡單且穩定的解決方案,在設計初期,藉由寬頻使得選擇性衰減只能剔除一個或多個載波信號,而非整個傳輸信號。換言之,對於帶內干擾,它將只損失一個載波信號。 一般來說,DSSS由於是採用全頻帶傳送資料,故速度較快,且未來可開發出更高傳輸頻率的潛力也較大。其技術適用於固定環境中、或對傳輸品質要求較高的應用,所以無線廠房、無線醫院、網絡社區及分校連網等應用,大部份都採用DSSS無線技術產品。 正交頻率多重分割(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採用一個不連續的多音調技術,將不同頻率之載波中的大量信號合併成單一的信號,而完成信號傳送。由於此技術具有在雜波干擾下傳送信號之能力,所以常常會被利用在容易外界干擾,或者是抵抗外界干擾能力較差的傳輸介質中。OFDM技術的推出乃是?了提高載波的頻譜利用率,或者是為了改進對多載波的調製用的,其特點是各子載波相互正交,於是擴頻調製後的頻譜可以相互重疊,因而減小了子載波間的相互干擾。 OFDM技術可實現在5.15GHz到5.35GHz頻段可靠的高速數據傳輸。可利用保護時間階段來解決多徑效應產生的碼間干擾,以及藉由時序同步來避免接收和發射之間的頻率誤差,實現可靠正交傳輸。目前許多類型的網路系統正在使用。OFDM除符合數位電纜、DSL、數位化電視,和輸電線聯網產品之使用需求外,也符合已經建立起來的IEEE 802.11a 無線區域網(WLAN) 標準,和推薦使用的IEEE 802.11g 無線區域網標準。OFDM同時也被考慮用在4G蜂窩系統。

有效全向輻射功率(Effective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 EIRP)

衛星通信中的一種重要參數。有效全向輻射功率EIRP為衛星轉發器在指定方向上的輻射功率。它為天線增益與功放輸出功率之對數和,單位為dBW。EIRP的計算公式為 EIRP = P Loss + 式中的P為放大器的輸出功率,Loss為功放輸出端與天線饋源之間的饋線損耗, 為衛星天線的發送增益。 透過對比同一顆通信衛星的C頻段EIRP分佈圖和Ku頻段EIRP分佈圖可知,C頻段轉發器的服務區大,通常覆蓋幾乎所有的可見陸地,適用於遠距離的國際或洲際業務;Ku頻段轉發器的服務區小,通常只覆蓋一個大國或數個小國,只適用於國內業務。C頻段轉發器的EIRP通常為36到42dBW,G/T通常為-5到+1dB/k,地面天線的口徑一般不小於1.8米;Ku頻段轉發器的EIRP通常為44到56dBW,G/T通常為-2到+8dB/k,地面天線口徑有可能小於1米。另一方面,C頻段因為電波傳播通常不受氣候條件的影響,適用於可靠性較高的業務;Ku頻段轉發器則因電波傳播可能遭受降雨衰耗的影響,只適用於建網條件較差、天線尺寸和成本受限的業務。 來自EEWiki.

載波檢測多路存取/碰撞避免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Avoidance, CSMA/CA)

載波檢測多路存取/碰撞避免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Avoidance, CSMA/CA )是802.11無線區域網標準中採用的媒體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 MAC)方式。 和乙太網MAC層採用的CSMA/CD不同的原因是:無線的環境、不容易確實的偵測是否有碰撞發生,所以修改被動的碰撞偵測的方式為主動的避免碰撞。 CSMA/CA主要使用兩種方法來避免碰撞: 送出資料前,聆聽媒體狀態,等沒有人使用媒體,維持一段時間後,再等待一段隨機的時間後依然沒有人使用,才送出資料。由於每個裝置採用的隨機時間不同,所以可以減少碰撞的機會。 送出資料前,先送一段小小的請求傳送封包(RTS : Request to Send)給目標端,等待目標端回應 CTS: Clear to Send 封包後,才開始傳送。 利用RTS-CTS交握(handshake)程序,確保接下來傳送資料時,不會被碰撞。 同時由於RTS-CTS封包都很小,讓傳送的無效開銷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