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the label 有感而發

生命中不可承受的痛 - 給我最愛的第二個母親

Image
今天是端午節,一大早就被一通緊急電話吵醒,聽到老婆接電話的反應及內容,我雖然眼睛閉著但是心裡大概已經有數,該來的還是要來了…掛上電話,老婆大人就匆匆忙忙趕去和信醫院見岳母大人最後一面,留下我負責帶小孩。 一個多小時後,老婆回電了,岳母大人安祥地閉上眼睛離開了,我的心好像突然被針剌到的痛但又替我岳母感到高興,畢竟受苦的日子終於結束了(已經從去年就開始靠著嗎啡止痛撐到了現在,昨天才去抽了最後一次腹水)。隨後開始準備小朋友出門的衣物再連同我老婆姐夫一家人一同前往和信醫院送我岳母最後一程。 第一次看到和信醫院是在和信超媒體工作時,它是當時公司的員工體檢指定醫院。第一次進到和信醫院的感覺就像是來到五星級飯店,有一種很寧靜很肅穆的感覺,心裏那時想著如果當年我父親可以到和信醫院走完人生最後一程或許會是完全不同的感覺(當年是在長庚醫院急診室等了三天的病床,要不是靠關係要到保留病床,不知道會不會要等到我父親臨終…直接送入太平間,一切就像是在戰地醫院一樣病人完全沒有尊嚴,只是一種等死的感覺)。 回想過去,我老婆娘家可以說我全家的支柱,不論是汐止淹大水、小孩誕生老婆作月子、或是我和老婆想要獨處時,都只能請求娘家親情支援,一路走來,雖然我只認識我岳母不過十年的時間,但是我早已把我岳母當成我的親生母親看待,她更是一個非常疼愛後輩的長上。 我小時候由於父母忙於工作(我小學時早上AM 6:00就上學去了爸媽還沒醒,下午PM 5:00走三公里的路回到家中,晚上PM 9:00上床,爸媽還沒回到家,所以有時一整個星期沒有看到爸媽的臉),從小就是鑰匙兒的我,所以我非常獨立,自高中就離家住宿舍,所以其實我跟我親生母親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很深厚。跟老婆交往時,第一次在我老婆娘家感受到岳母一種截然不同的母愛,一位全心全意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婦,可以說是整個家族的重心,所以我很羨慕我老婆可以從小生長在這樣的家庭,也因此雖然一個人支撐全家家計很辛苦,但是我還是讓我老婆在生完老大之後就當全職的家庭主婦,因為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擁有一個我沒有辦法實現的夢想,可以在一個充滿親情的家庭中在母親的呵護下成長茁壯。 到了和信醫院直接坐電梯下到B2,打開厚重的"非請勿入"安全門,一種哀傷的感覺迎面而來,來到專設的親人追懷室(龍巖),進去之後,只看到披蓋著黃布的岳母大人躺在中央的床上,兩旁親友們輪流為岳母大人誦經,大家...

最後一次的母親節

2009/05/10 是一個陽光普照的好日子,中午連同我大哥一同請我母親到石門活魚吃完一頓豐盛的大餐之後,下午就回到台北老婆的娘家,準備晚上帶岳母去吃中山捷運站旁的衣蝶百貨7F新開張的勝博殿。兩個兒子一聽到要去吃他們最喜歡的豬排飯,在車上都興喜若狂,不過我和我老婆 一點 都感覺不到快樂的feeling,因為我們心知肚明,這一次的母親節將會是我們陪岳母渡過最後一次的母親節。 隨著年紀增長,感情變得愈來愈脆弱,很容易因為感動而落淚(尤其是看到小孩與動物有關的社會新聞或電影情節)。每次回到娘家看到岳母,就會讓我不得不想起我的父親肝癌末期的樣子,兩頰深陷,臉色暗黃如土色。大學住在台北時,約三個月才回一次家,那一次回家是因為母親來電告知我這個晴天霹靂的消息,隨後就立刻趕回家中,一進到大門就看到我母親旁邊坐了我幾乎已經認不出來的父親,看了約三秒鐘我才猛然發現這個貌似陌生人的中年人竟然是我深愛的父親(原本80幾公斤的臉龐是有如彌勒佛的笑容,現在那張熟悉的臉龐竟然像洩了氣的氣球般的蠟黃色…現在我終於了解何謂"蠟黃色" - 永遠無法從我記憶中抹去的蠟黃色臉龐…) 從去年開始,每次回到娘家,心中就一直有一股無法抹去的哀愁,大家都心有戚戚焉,只能避而不談,儘量利用談笑風生及小朋友的吵鬧聲來掩蓋這一切的不如意與未知數。說實話,我的岳母已經算是很幸運的肝癌患者,從健康檢查到有肝腫瘤到現在已經歷經了超過6年以上的時間,期間歷經了N次的栓塞手術,但是不幸的是每過一段時間就會再度復發,所以這幾年來大家都有了一個默契,接下來只有兩種結果,一種就是奇蹟,另一種則是大家最不希望但是看來最有可能的結果。 「我這次也要點兒童餐!」我的小兒子一進到勝博殿的門口,看到櫥窗裏的玩具就直覺地要求跟哥哥一樣的待遇,平常我們通常不會允許,因為鐵定又是花錢買玩具而又要我們幫忙解決他的兒童餐,這次看在母親節的份上,老婆就直接點了兩份兒童餐。幾份餐點很快地就上桌了,小朋友還在努力地磨著芝蔴,岳父岳母也是,可是我的心裏一直想著這樣的情景不知道還有幾次…看著岳母等餐時面無表情發呆的表情,我依稀想我父親因肝昏迷導致意志不清被五花大綁地綁在急診室的病床上,臉部表情猙獰痛苦,身體不斷掙扎扭動,口中一直喊著「為什麼要把我綁起來? 為什麼要把我綁起來?」 ,這一幕真的讓我無法相信這是我從小對我呵護有加,對雙親至孝,對兄...

畸形的台灣網路環境 (peering)

Image
本文轉載自 Dada's Blog - 畸形的台灣網路環境 (IP Peering) http://blog.urdada.net/2009/03/24/197/ 今天的一則新聞「 拒付互連費》台灣大 槓上中華電 」 好玩的是,不專業的聯合報記者把 1M (Mb/s) 的頻寬單位,自作主張翻譯成 "公尺" 這篇新聞爭論的其實是 " peering " (網路互連),無關 " transit " (借道連外),同時也與最後一哩 ( last mile ) 的電路壟斷無關。所以很多網友說到台固想用中華電信的國際頻寬不付錢,或者是批評台固沒有自建電路,這都跟這條新聞完全無關 雖然 已經不是在 ISP 業界 了,不過看到這則新聞還是有深深的感慨,固然 ISP 對於中華電信的反彈有其利益考量,不過真正該思考的是:中華電信造成的不公平競爭,使得網路內容提供業者 (ICP) 面臨一個被壟斷而無法公平競爭的網路環境。 Peering (網路互連) 指的是兩個 ISP (網際網路供應商) 相互連結、互通有無的情況,例如 ISP-A 的用戶可以經由 peering 來直接存取放置在 ISP-B 內的網站,反之亦然 如果兩個 ISP 之間沒有 peering 的話,就必須透過 transit 經由其他 ISP 轉接過去,不然就是透過 網路交換中心(IX) 相互連接。 以香港為例, 香港網路交換中心 (HKIX) 就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從下面這張圖可以看到,HKIX 的平均流量高達 40-50 Gb/s 這是日本 JPIX 的流量圖,平均流量高達 75Gb/s 以上: 然後我們來看看台灣的情況,有中華電信在背後當黑手的 台灣網際網路交換中心 (TWIX) 的流量是這樣的: 你沒看錯,TWIX 的流量平均只有 3Gb/s TWIX 的線路連接情況可以從 TWNIC 的「 連線頻寬查詢系統 」查詢,簡單的說,TWIX 與各大 ISP 都有連接,但是擁有最多內容的中華電信卻只有 1Gb 的小水管連接到 TWIX。由於需求遠大於供給,逼迫各 ISP 必須另外向中華電信購買頻寬,以滿足自己的用戶所需 就國際上的慣例而言,兩家 ISP 互連 (peering),會由淨流量輸入者付錢給淨流量...

GigaMedia Sells Legacy ISP Business; One-Time Gain Expected

到目前為止,我的工作生涯中待得最久的公司就是和信超媒體,當初加入Gigamedia時只是台北辦事處,後來的發展事實上是出乎我意料之外(NASDAQ上市,股票代碼GIGM),隨著主事者的異動/寬頻ADSL的崛起/CableModem業者的觀 望,整個Gigamedia的目標其實一直隨著時間及大環境、人事的異動不斷地改變,變到最後幾乎連資深員工/主管都不知道Gigamedia下一步方向是什麼,這也是我想離開的原因之一…兩年前的八月十日就是我離開的Gigamedia,也是我加入Gigamedia滿八年的日子,其實到現在我還是很留戀Gigamedia的工作環境,老闆完全信任技術人員的判斷,除了大方向之外,所有的網路設計及建設都是由工程師自行負責及規劃,因此可以說非常自主的環境(當然有時必須配合特定客戶調整網路規劃是每一個ISP都會遇到的情況)。 其實ISP在台灣可以說是一個不賺錢的行業,幾乎沒有一家ISP有一個很漂亮的財務成績單(Hinet/Seednet除外),每一個ISP都是以損益平衡為第一目標,但是許多ISP在達到損益平衡之後…還是損益平衡…這不是股東們要的東西,所以最後許多ISP(第二類電信)的下場通常是關門或是被併購,"大者恆大,小者恆小"(Gigamedia只打破了第二句話,由小變大,但是ISP業務的獲利情況還是不盡理想..)。所以,後來Gigamedia重心業務由ISP轉成ICP(Online Game),事實上大家心理是比較踏實的,畢竟只有獲利才能讓公司不斷地成長,原地踏步只是逐漸凋零。不過ISP部門對於Gigamedia來說就漸漸地變成雞肋,甚至會是一只拖油瓶沒有獲利的累贅,因此這樣的結果對Gigamedia整體而言是一個正確的方向。這樣的結果在每個ISP員工心裏都有一個底,只是不知道這個日子何時來臨…最後只想對所有曾經跟我在Gigamedia網路部門共事過的所有老同事好朋友好長官們說一聲「珍重,再見」! PRNewswire-FirstCall/ -- GigaMedia Limited (Nasdaq: GIGM) announced today the sale of its legacy cable and corporate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ISP") busines...

角色轉換

自從當上講師之後很久沒有緊張的感覺了,不過今天感覺特別強烈…因為我今天面對的學生數量是將近100人的超級大班。過去在Gigamedia上班時,最喜歡參加Seminar,因為平淡無奇的工作中需要一些新知識新衝擊才會讓人有追求的目標;只是過去都一直是坐在Seminar講台前面的聽眾席,從教室大門走向講台時,大腦一直在回想過去,今天搖身一變成為了台上孤單的講師身份,突然驚覺我的人生已經有了這麼大的轉變,不過這一切都是在許多人幫助下包括我之前的上司/老師及所有的好朋友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接下來我的講師生涯會如何持續或轉變,我也不知道,我只希望可以一直在這樣的工作生活中一邊學習一邊工作,因為只有真正了解學習的快樂才算是真正的學習。